來到教育圈第三年,有一件事情還是無法很好地應對,就是當有人說:「哎反正老師賺很多嘛!」的時候。
每次這句話一出現,不管前面我是什麼表情,我覺得那瞬間我臉色應該就僵掉吧。
如果對方反覆強調,我就會覺得,嗯,我是不是要把另一個人格請出來了(?)
老師這工作當然很好,收入很穩定,雖不到暴發戶的等級,但也不至於餓死,想買的都還買得起,想存錢也還能存點,
但每次被這麼說,就有一種,彷彿這份薪水是躺著輕鬆賺來的感覺(吧,我也描述不太清楚那種尷尬感)。
以前當學生時我真的不懂老師到底要忙什麼,不就上班下班。
精不精彩另當別論,覺得老師就是站上台就會自帶講課能力;
管不管事另當別論,反正遇到問題老師一定知道怎麼解決;
雖然也不知道老師到底在幹嘛,但就覺得老師的生活一成不變又無聊,我一定不要當老師。
實習之後知道「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」,就算做不好但可以安慰自己可能我才剛開始;
實習之後知道發生事情時真的就算內心緊張,表面也要波瀾不驚想辦法搞定那件事情,當然搞不定後面還有指導老師可以求救;
然後實際進入職場後才知道,每天都是「看似相同但全然不同的一天」,雖然感覺是廢話,但真的不知哪天開始,每天去上班前都會想「啊,希望今天小孩是一個好配合的狀態」或「不知道今天某某某又會發生什麼事情」,每天都無法預料小孩會扔什麼炸彈來,每天都要隨時準備見招拆招。
雖然也可以打開課本就上課,但連自己都覺得這樣無聊又空虛,所以還是得一直想新花招來騙小孩。有點像是,也可以水煮青菜就端上桌,但更想選擇煎煮炒炸配個刀工,讓小孩不知不覺把不喜歡但是營養的東西吃下肚。
小孩會生病、會跟同學吵架、會頂撞老師、會自己都不懂為什麼但就是不開心,但老師就是不能生病、不能跟同學吵架(?)、不能跟小孩衝突,就算心情不好也要想辦法好好地上課,並且幫小孩釐清問題的根源加以解決。
小孩可以不計形象、可以犯錯,老師就是做什麼都得擔心被說「哎你身為一個老師...」。
噢,並且,上班時間忙著上課、處理學生問題、處理教育局的問題(?),備課這件事情,真的很少能在上班時間就解決。
也可能因為上班時間要處理教育局的問題(要核章、要跟不同單位聯繫,勢必得用上班時間做),備課就只能用下班時間做。
有幸備完課,可能還有作業要改、成績要打、可能學生家長會在放學後依舊打電話來討論學生問題,
總之,下班真的也沒有完全下班。
有人說,老師有寒暑假,我也是進來了才知道,不是所有老師都有寒暑假。
沒有寒暑假有休假,但說真的,平日請假,任課擔心進度、導師擔心班上狀況、行政擔心業務的完成,平日請假真的難上加難。
雖然說,領了薪水就要做事,所以也沒什麼好抱怨,而且其實跟小孩一起成長還滿有那麼點幸福感、成就感,但是,這份薪水真的不是躺著輕鬆賺的。
奇怪的是,聽到其他行業有不錯收入,但伴隨著職業傷害(?),大部分人就似乎滿可以理解。
比如空姐賺得不少還能出國,但服務客人的辛苦及身體的負擔都是附帶的,
比如,我也不知道,
但很常聊到這些,就會被以一句「哎反正老師賺很多嘛!」或是「當老師很好了!」結尾。
我很喜歡這份工作,也覺得自己有幸可以在少子化的這年頭擠進這窄門,但是,進來後,並沒有就爽爽輕鬆躺著過日子呀。
果然是因為老師這個工作給人一種摸不著頭緒的感覺吧?